引語:艾灸床,是現代科學技術與中醫藥學的完美融合,顛覆性創新了傳統式的艾草灸,逐漸取代手動式艾灸,是一種適用于全身艾灸的中醫調理方法,具有達經絡疏通、調和氣血、回陽救逆、扶正祛邪、防病保健等作用,接下來,我們一起 來了解一下艾灸床的作用以及艾灸床使用中常見問題和注意事項等專業知識。
2、行氣通絡:經絡分布于體各部,內臟腑,外布體表肌肉、骨骼等組織,正常情況下的機體,氣血在經絡中周流不息,循序運行,如果因為風、寒、暑、濕、燥、火等外因的侵襲,人體或局部氣血凝滯,以絡受阻,即可出現腫脹疼痛等癥狀和一系列功能障礙,這個時候,灸治相應的穴位,可以起到調和氣血,經絡疏通,平衡機能,行氣通絡的作用。
3、補益元氣:元氣是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它由腎中精氣化生而來,艾灸療法具有補益元氣的作用。特別是《難經》中提出,命門是生命的門戶、元氣之根、水火之宅(包括腎陰和腎陽)溫補命門穴更可達到滋陰、溫腎、壯陽的最佳效果。
4、扶陽舉陷:陰陽為人之本,人體多以陽氣易衰,常多因久病體虛而衛陽不固,腠理疏松,易傷幾感冒,甚則中氣下陷,內臟下垂。艾灸療法 不但可以起到益氣溫陽,升陽舉陷的作用,也可調理脾腎陽虛所致虛脫,內臟下垂等癥,對衛陽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艾灸療法可使機體功能恢復正常,提升人體的抵抗能力。
5、拔毒泄熱:艾灸療法對于瘡痛等癥,包括乳房紅腫等,都有良好的效果,因為灸法能散寒,又能清熱,對機體可起到雙向調節作用。
艾灸具有效果非常明顯、簡便易行、經濟實用的優點,基本上沒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是操作方法得當,穴位掌握準確,對人體一般不會產生不良反應。
很多人艾灸后會出現口干舌燥、喉嚨干痛,這也是艾灸的一種反應,這是身體在陰陽調整中,陽不勝陰,多喝白開水,
艾灸床宜忌人群
適合人群:寒性體質(手腳冰涼、精力不濟、易受寒、怕冷、腹瀉等,或者是要治療因為受到濕寒或寒邪而導致的病痛),艾灸多用于虛癥寒癥陰癥為主的疾病。
艾灸常見問題和注意事項
艾灸前
艾灸中
1、艾灸時不能過飽或過饑,心情大悲大喜大怒也不能艾灸,要保持心情平靜舒緩。
艾灸后
1、艾灸后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完畢,全身毛細孔打開,易受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