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越來越多女性朋友逐漸開始艾灸了,這是因為艾灸確實很不錯的,很多女性朋友都是用艾灸調理婦科方面的問題的,那么艾條熏小腹有什么作用以及用艾條熏哪里治婦科疾???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些這一方面的相關經驗和基礎知識。
艾條熏肚臍的作用
其實艾條熏小腹的作用很大的,有些人宮寒或者體內寒濕比較大的,都可以艾灸腹部的,艾灸腹部可以去寒濕,暖宮的作用的。
用艾條熏哪里治婦科疾病
有關于這個問題,其實也比較簡單的,可以艾灸中脘,關元,神闕,子宮,歸來以及腰部八髎穴腿部足三里和三陰交這些穴位就好了。
很多人觀察到這里可能覺得穴位圖太多了,其實看著穴位多大部分都是在腹部的人的小腹上有很多養生大穴,它們分別是神闕、關元、氣海。這些穴位對人體來說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長期按摩和艾灸可以益氣補陽,溫腎健脾,祛風除濕,溫陽救逆,溫通經絡,調和氣血,對身體非常有好處,減少疾病的發生。
1、神闕穴也就是人的肚臍眼,位于臍正中,屬于任脈的穴位。
主治病癥:中風虛脫,四肢厥冷,尸厥,風癇,形憊體乏,繞臍腹痛,水腫鼓脹,脫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婦女不孕。
艾灸與臨床應用在此穴施灸可益氣延年,一向受到古今中外養生家的重視,臨床上多用神闕隔姜灸和神闕隔鹽灸。
2、氣海穴意指任脈水氣在此吸熱后氣化脹散。氣海穴又稱丹田,有種說法叫:氣沉丹田。
主治病癥:繞臍腹痛,水腫鼓脹,脘腹脹滿,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遺尿,遺精,陽痿,疝氣,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崩漏,帶下,陰挺,產后惡露不止,胞衣不下,臟氣虛憊,形體羸瘦,四肢乏力。婦科疾病、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癥、兒童發育不良等。此穴位為人體任脈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艾灸與臨床應用腹痛,泄瀉,便秘,遺尿,疝氣,遺精,陽痿,月經不調,經閉,崩漏,虛脫,形體羸瘦(本穴有強壯作用,為保健要穴)。
3、關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統疾患。
主治病癥:小腹疼痛,霍亂吐瀉,疝氣,遺精,陽痿,早泄,白濁,尿閉,尿頻,黃白帶下,痛經,中風脫癥,虛癆冷憊,羸瘦無力,眩暈,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腸炎,腸粘連,神經衰弱,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遺尿、尿血、尿頻、尿潴留、尿道痛、痛經、閉經、遺精、陽痿;此外,對神經衰弱、失眠癥、手腳冰冷、蕁麻疹、生理不順、精力減退、太胖(減肥)、太瘦(增肥)等也很有療效。
艾灸與臨床應用主治中風脫癥,腎虛氣喘,遺精,陽痿,疝氣,遺尿,淋濁,尿頻,尿閉,尿血,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帶下,崩漏,腹痛,泄瀉,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脫垂,神經衰弱,暈厥,休克等。并有強壯作用。
艾條熏肚臍的最佳時間和艾灸的方法
1、溫和灸:將艾條點燃后,在距穴位約3cm處施灸,如局部有溫熱舒適感覺,即固定不動,可隨熱感而隨時調整距離。每一次灸10~15分鐘,以灸至局部稍有紅暈為度,隔日或3日1次,每月10次。
2、隔姜灸:取0.3~0.5cm厚的鮮姜一片,用針穿刺數個針孔,覆蓋在穴位上,然后置小艾炷或中艾炷于姜片上點燃施灸。每一次3~5壯,以灸至局部溫熱舒適,灸處稍有紅暈為度。隔日或3日1次,每月灸10次。
3、附子灸:取0.3cm左右厚的附子片,以水浸透后在中間用針刺數個針孔,放在穴位上,于附片上置黃豆大或棗核大艾炷施灸,以局部有溫熱舒適感或稍有紅暈為度。每一次3~5壯,隔日或3日1次,每月10次。
現如今也常用溫灸器灸,可以用灸盒置艾條或艾絨后放在穴位上,每一次施灸15~30分鐘,每天1次,10天為一灸程。也可每星期施灸1~2次,長期性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