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肛裂患者,久忍大便不泄,導致通降失常,或脾虛氣弱傳送推導無力,腎虛精耗不能蒸化津液,潤滑腸道,使糞便當出不能出。
上巨虛位于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6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也就是常用穴足三里穴直下3寸,取穴時,從足三里穴往下量出四指的距離就可以了。
1.虛秘艾灸療法
這類便秘的癥狀常見于老年人,因為老人多是氣血雙虛,氣不足,就沒力氣排便;
陰液不足,則腸道干澀少液,無法潤滑腸道,所以老年性的便秘的癥狀多是虛性便秘,艾灸時應該選擇補氣滋陰的穴位,如支溝穴。
支溝穴是一個通便的經驗穴,在手臂的背側,當陽池穴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三寸,腕背橫紋上四指的距離。臨床醫學上常用它來治療習慣性便秘,配合太溪穴效果更佳。
太溪穴是腎經上的一個滋陰的穴位,位于內側腳踝尖和后面跟腱的中點。
支溝穴是用來行氣的,再加上滋陰的太溪穴,正好能治療氣陽兩虛便秘的癥狀。
2.冷秘艾灸療法
冷秘,顧名思義,就是因為寒氣襲于腸道所致的便秘的癥狀。
《醫碥·大便不通》說:“有寒結,冷氣隱于腸胃,陰凝不運。津液不通,故結也,脈沉遲,無法食,腹痛。
即仲景所謂陰結也?!闭f的就是這一類的便秘的癥狀。
冷秘的患者是因為陽氣特別不足,應以溫陽為治。
艾灸時就要選擇一些溫陽的穴位,比如說神闕穴和關元穴。
神闕穴在肚臍正中,為任脈上的陽穴,有很好的溫陽作用,也是人體的長壽大穴。關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長期艾灸關元穴,有強腎壯陽之功。
3.氣秘艾灸療法
所謂氣秘,是指由于氣機郁滯,通降失職,使糟粕內停,無法下行所致的便秘的癥狀。
氣秘多發于憂愁、思慮過度、情志不暢或久坐少動的人。
氣秘的病人除了排便困難,還有脾氣急躁、口苦、噯氣、經常腹脹,胸脅脹滿等癥狀。
治療這種便秘的癥狀,一般選陽陵泉和支溝這兩個穴,還可以再加上上巨虛穴。
每次艾灸保持15-20分鐘即可,老人或小孩可以適度減少時間,艾灸治療便秘的癥狀效果還是比較明顯,但個人也要保持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
4.腸胃積熱型便秘的癥狀艾灸部位
主要癥狀:大便干結,腹脹腹痛,面紅身熱,口干或口臭,小便短赤,舌紅苔黃燥。
艾灸取穴:天樞,支溝,水道,歸來,豐隆,合谷穴,內庭穴。
功效:通腹泄熱,導滯通便。
5.氣機郁滯型便秘的癥狀艾灸部位
主要癥狀:大便不暢,欲解不得,嚴重者少腹作脹,噯氣頻作,苔白。
艾灸取穴:天樞,支溝,水道,歸來,太沖,內庭,中皖穴。
功效:行氣導滯通便。
6.陰寒積滯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癥狀:大便艱澀,腹中冷痛,面色青淡,小便清長,四肢不溫,舌淡苔白。
艾灸取穴:灸中皖,天樞,神厥,關元穴,足三里穴,氣海穴,太溪穴,脾俞穴,肺俞穴,大腸俞穴,命門穴,腎俞穴,關元穴。
功效:溫陽通便。
7.氣虛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癥狀:大便秘結,面白神疲,肢倦懶言,舌淡苔白。
艾灸取穴:中皖,天樞,神厥,關元穴,足三里穴,脾俞穴,肺俞穴,大腸俞穴,氣海穴,三陰交穴,膏肓穴,天樞,大橫,腹結,中極,足三里穴,大敦,脾俞穴,氣海俞,大腸俞穴,支溝穴。
功效:補氣通便。
8.血虛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癥狀:大便干結,面色無華,心悸氣短,失眠多夢,健忘,口唇色淡,舌淡苔白。
艾灸取穴:天樞,支溝,水道,歸來,豐隆,足三里穴,三陰交穴。
功效:養血,潤燥通便。
9.陰虛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癥狀:大便干結,頭暈耳鳴,心煩少寐,潮熱盜汗,腰膝酸軟,舌紅少苔。
艾灸取穴:天樞,支溝,水道,歸來,三陰交穴,太溪穴,豐隆穴。
功效:滋陰潤腸通便。
10.陽虛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癥狀: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難,小便清長,面白肢冷,腹中冷痛,舌淡苔白。
艾灸取穴:中皖,天樞,神厥,關元穴,足三里穴,氣海穴,三陰交穴,脾俞穴,肺俞穴,大腸俞穴,膏肓穴。
功效:溫陽通便。
艾灸治便秘的施灸方法
1.用艾條溫和灸,將御冰臺蘄艾條點著,一手食指,中指放于所取穴位兩邊,另一手持艾條垂直懸起于所選穴位的皮膚上,距離皮膚3到4厘米,以患者覺得溫熱至微有灼痛感覺為度,如覺的太熱可以回旋移動,使溫熱連續刺激,每穴灸5到10分鐘。
2.用艾炷隔姜灸:取新鮮老姜,根據穴區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間穿刺數孔,施灸時,將新鮮姜片放在所選穴位皮膚上,置大火中等艾炷放在姜片上,點燃艾炷施灸,待患者感覺局部有灼痛感時,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換艾炷再灸,每穴灸3-5壯。
3.將食鹽放入臍窩中,上置0.3厘米厚的生姜片,在姜片上用棗核大的艾炷點燃施灸,連灸兩壯,約20分鐘,至皮膚發紅,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