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舉痛論》說:“勞則氣耗?!笔钦f疲勞過度會使人體精氣損耗、陽氣不足消耗過大,因此,人在最疲勞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陽氣。
艾灸是古今公認的補充陽氣不足最有效的方法,艾草長在山的陽面,是一種純陽植物,再加上艾灸
火力的物理作用,是補充人體陽氣的最佳天然材料,有補陽助氣、培元固本、祛濕散寒、活血化瘀等功效。
持之以恒艾灸,人體各項機能才可以相互協調,處于一個整體的平衡狀態,時間久了,你會發現自己精氣神明顯變好了,做事情勁頭十足,就不會再整天打瞌睡了,同時,你還會驚喜的發現,不會再三天兩頭跑醫院了,身體的抵抗力提高了。
1.關元穴
關元穴是足三陰與任脈之會,又居下焦,真陰真陽關鎖于此。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此穴屬于養生保健的穴位,常灸能有效調理“秋乏”,是歷代養生家所推崇的聚氣凝神的所在。
取穴方法:仰臥或正坐位。從肚臍起沿下腹部前正中線直下4橫指處即為此穴。
2.腎俞穴
腎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有強壯腎氣、增強腎功能,解決記憶力下降、眼睛干澀、耳鳴等作用,經常按摩身體壯,精神狀態好。
取穴方法:正坐或俯臥位。取一線過肚臍繞腹腰一周,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第2腰椎棘突,從其棘突下緣旁開2橫指,按壓有酸脹感處即為此穴。
3.太沖穴
太沖穴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環,在有氣無力時補足血氣,也可在頭暈腦脹時降壓。因此平時工作忙碌、壓力太大的朋友,可以多按摩有助調暢肝氣、紓解壓力。
取穴方法:坐位或仰臥位。由第1、2趾間縫紋向足背上推,至第1、2跖骨之間跖骨底結合部前方,可感有一凹陷處即為此穴。
操作手法:艾灸距離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發紅即可。每天取穴二到三個,每次艾灸15-20分鐘,每天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