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針對于很多病癥都可以起到治療的作用,但患者在治病之前,應當遵循醫生囑咐,確定所患病癥是否適用于艾灸療法。那么像感冒發燒這樣的情況,是不是適用于艾灸呢?感冒發燒艾灸什么地方效果比較好?
感冒發燒可由很多原因引起,常見有感冒,感染性疾病等,感受外邪,如風熱,暑熱,疫毒引起的發熱,可以用穴位艾灸法治療,而陰虛發熱所致長時間低燒一般不宜使用艾灸方法治療。
委中穴:取俯臥位稍屈膝,在大腿后面,即可明顯露出股二頭肌肌腱和半肌肌腱,在其中間,按壓有動脈搏動處即為委中穴。
陷谷穴:足背第2,3跖骨間結合部之前可觸及一凹陷處,即為陷谷穴。
百會穴:在頭部,兩耳尖連線中點,輕按后有凹陷處即為百會穴。
勞宮穴:屈指握拳,在第2,3節掌骨之間偏于第3掌骨,以中指,無名指之間切于掌心橫紋,中指尖處即為勞宮穴。涌泉穴:卷足時,在足底部掌心前面凹陷處,約在足底第2-3趾蹼緣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的凹陷處。
3.風熱感冒引起的發燒艾灸什么地方?
風熱感冒癥狀:咽喉腫痛,發燒咳嗽,四肢酸楚,微惡風寒,舌紅,苔薄黃,脈浮數。施灸穴位:大椎穴,曲池穴,合谷穴,魚際穴,如有咽痛加少商。
4.溫熱內侵引起發燒艾灸穴位?
溫熱內侵癥狀:面紅耳赤,高熱汗出,口渴飲冷,咳嗽胸痛,大便干燥,舌苔黃燥,脈洪數;若溫熱內侵營血,則見高熱,煩躁不安,渴而不欲飲;或身起斑疹,便血,吐血,舌紅絳,脈細數。艾灸穴位:大椎穴,曲池穴,內庭穴,委中穴,商陽,曲澤穴,神志昏迷者加點按人中,斑疹加血海;便秘加天樞。
5.暑熱犯內引起發燒艾灸穴位?
暑熱犯內癥狀:高燒發汗,口渴喜飲,心煩不安,肌膚灼熱,神志昏迷,舌紅干,脈洪數。艾灸穴位:大椎穴,曲池穴,曲澤穴,十二井穴。神昏加人中,百會穴,勞工,涌泉;頭暈惡心加內關穴,太陽穴,風池穴。
6.疫毒熏蒸引起發燒艾灸穴位?
疫毒薰蒸癥狀:高燒,頭面紅腫熱痛,煩躁不安,甚至紅斑密布肌膚,咽喉發炎疼痛潰爛,舌紅苔黃。艾灸穴位:曲池穴,合谷穴,外關,委中穴,陷谷。
7.發燒艾灸的施灸方法?
艾條灸:點燃艾條,火頭距離穴位處皮膚2到3厘米進行熏烤,使皮膚有較強的刺激感,火力要壯而短促,以達消散邪氣之效,每穴灸5分鐘左右,若皮膚產生小泡,任其自然吸收,但不要產生大的瘢痕,刺激以能忍受為度。
艾炷灸:在穴下涂敷大蒜汁,以粘附艾炷,選用標準大眾艾炷施灸,可吹火使艾炷較快燃燒,當穴下產生強烈刺激感即清除艾炷,一般灸3到10壯,適宜于慢性頑固性病癥。
艾炷隔姜灸:穴位上放2毫米厚的姜片,中穿數孔,姜片上放艾炷,每次選3到5穴,每穴灸3-10壯,每日或隔日一次,7到10天為一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