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嚨癢干咳病因主要有二,一是外感風寒,風熱之邪,風為百病之長,所以在外感喉嚨癢干咳諸癥中,無論是由于風寒,風熱,多以風為先導,兼夾寒,熱等外邪入侵,傷于肺系,肺氣壅遏不宣,清肅失常而為喉嚨癢干咳;二是由于他臟病變,累及肺臟而致喉嚨癢干咳者。如脾虛生濕,濕聚成痰,肺氣不得下降,或是由于肝氣郁結,久而化火,火盛爍肺,氣失清肅,導致喉嚨癢干咳。接下來來看看咳嗽艾灸哪個部位教程說明。
治則:疏風散寒,宣肺止咳。施灸穴位:主穴取肺俞穴,合谷穴,列缺,風門,肢體酸痛加灸昆侖,頭痛者加灸上星。
2.隔姜灸:把艾絨做成花生米大小,每穴5-7壯,每天或隔日1次,7-10天1個療程。
施灸穴位:主穴取肺俞穴,合谷穴,大椎穴,曲池。咽痛加灸少商。
2.隔姜灸:將艾絨做成花生米大小,每穴5-7壯,每天或隔日1次,7-10天為1個療程。
治則:健脾燥濕,化痰止咳。
施灸穴位:主穴取肺俞穴,脾俞穴,膻中穴,志室,痰多者加灸豐隆。
施灸方法:3.隔姜灸:把艾絨做成花生米大小,每穴5-7壯,每天或隔日1次,7-10天1個療程。
肝火犯肺咳嗽艾灸的方法
主證:咳嗽陣作,咳時面赤,咽干,常感痰液滯留咽喉,很難咳出,量少質黏,或痰如絮條,胸脅脹痛,咳時引痛,口干苦,其癥狀可隨著情緒的波動有增減,舌苔薄黃少津。
治則:清肺平肝,順氣降火。
施灸穴位:主穴取肺俞穴,膻中穴,太沖穴,喘息加定喘穴。
施灸的方法:
1.艾條灸:點燃艾條后,懸于穴位之上,火頭距離皮膚2-3cm進行熏灸,每穴灸10-20分鐘,每日1-2次,各穴依次施灸,5-10次為1個療程。
2.隔蒜灸:將新鮮大蒜頭切成薄片,中間以針穿孔,上置艾炷,每穴灸5壯,每日1次,7次1個療程。
咳嗽艾灸注意事項
1.本病在發作期或初發者應積極采用灸法治療,若病久,則應配合其他的方法進行治療。
2.證屬痰濕咳嗽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可采用三伏天施灸,每伏灸1次。
溫馨提示
1.吸咽及飲烈性酒對氣管的刺激很多,同時也是引起咳嗽的重要原因,需予以戒除。
2.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可以感覺個人情況選擇游泳,太極,散步,慢跑等運動,增強體質。
3.注意在氣溫變化較大的季節交替之際,要及時防寒保暖,以減少疾病的產生。
4.飲食宜清淡易消化為主,忌食辛辣刺激及魚腥食物;梨,白蘿卜等食物有化痰止咳作用,可以適當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