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心悸又名驚悸,怔忡,是指患者自覺心中悸動,驚惕不安,甚則不能自主的一類癥狀。常因驚恐,勞累而發,時作時止。其病位主要在心,由于心神失養,心神動搖,導致心中悸動不安,但其發病與脾,腎,肺,肝四臟功能失調相關。那么在艾灸療法中,心慌心悸能否可以艾灸呢?具體艾灸什么地方?
艾灸療法治療本病以補益氣血,調理陰陽為主,以求氣血調暢,陰平陽秘。艾灸相關穴位有補益心氣,滋養陰血,寧心安神,補血定悸之功,對心慌心悸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艾灸方法:膻中穴,心俞穴,氣海穴,關元穴,間使。艾灸方法:氣會膻中穴與心俞穴同用可調補心氣,氣海穴,關元培補元氣而固本,間使寧心安神,主治心慌心悸,心痛。五穴相配,標本同治,心慌,心慌心悸可止,失眠加神門,善驚加大陵,多夢加太沖。
灸法:
1.溫和灸:每次選用3-5個穴位,每穴灸15-20分鐘,每日灸1-2次,7次為一療程,每療程間隔3天。2.艾炷灸:每次選用2-4個穴位,每穴灸5-7壯,7次為1療程,每療程間隔3天。
艾灸療法:艾炷灸,用補法,每穴灸3壯,每日灸1次,10次為一療程。
艾灸方法:肝俞穴為血會,內關寧心寬胸,二穴相配,養血定悸。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故取脾俞穴,足三里穴位以助生血之源,共奏健脾益血,養血定悸之效,煩熱,虛火面赤加三陰交,太溪。
2.艾炷灸:每穴3-5壯,每日灸1次,10次為一療程。
肝腎陰虛型心慌心悸艾灸
治則:滋養肝腎,養心安神。艾灸處方:行間,太溪穴,太沖穴,三陰交,神門。
艾灸方義:行間,太沖穴平肝潛陽,太溪穴滋腎陰,三陰交滋益肝腎,神門養心安神定悸。
艾灸療法:
1.溫和灸:每次選用3-5個穴位,每穴灸10-15分鐘,每日灸1次,7次為一療程,每療程間隔2天。
2.艾炷灸:補法,每次選用3-4個穴位,每穴灸3壯,每日灸1次,7-10次為一療程。
脾腎陽虛型心慌心悸艾灸
治則:溫補脾腎,利水寧心。艾灸處方:內關,關元,命門,脾俞,足三里。
艾灸方義:關元,命門溫腎壯陽,脾俞,足三里健脾化濕,內關安神寧心。
艾灸療法:
1.雀啄灸:每穴灸10-15分鐘,每日灸1次,7-10次為一療程,每療程間隔2-3天。
2.隔附子餅灸:每次選用3-4個穴位,每穴灸5-7壯,每日或隔日灸1次,5-7次為一療程,每療程間隔3天。
痰濁阻滯型心慌心悸艾灸
治則:理氣化痰,寧心安神。艾灸處方:肺俞,豐隆,太白,內關。
艾灸方義:肺俞,太白宣肺理氣,肺胃貯痰之器,氣行則痰利;豐隆化痰濁,清神氣;內關寧心,對心率有雙向調節作用。
四穴相配,具有清肺化痰寧心的作用。脾胃虛者加脾俞,足三里。
艾灸療法:
1.艾炷灸:用瀉法,每穴3-5壯,每日灸1次,10次為一療程。
2.艾條灸:每穴灸10-15分鐘,每日灸1次,10次為一療程。